再制造技术应用的的经济性
通常意义上的再制造产业一般是指工业产品。我国目前已经是世界名列前茅的工业国,那么在工业生产中就会产生大量废旧产品,这是对资源的一种浪费,所以国家鼓励再生产,合理利用资源。
再制造就是在原有产品的基础上加工、改造或修复,如果原有产品不能达到再制造要求,那么只能废弃或回收。
航空发动机作为一种高度复杂和精密的热力机械,为各类飞机提供飞行所需动力。作为飞机的心脏,被誉为“工业之花”,是一个国家科技、工业和国防实力的重要体现。即便是退役航空发动机,其品质也往往高于普通民用工业燃机。从再制造技术角度看,对航空发动机整机或者零部件进行再制造加工就不是简单的大修或者修理,而是进行专业化修复的批量化生产过程,再制造产品达到与原有新品相同的质量和性能,是循环经济“再利用”的高级形式。与制造新品相比,再制造产品可节省成本50%,节能60%,节材70%,几乎不产生固体废物。另一个是产业化门槛,再制造的对象航空发动机是可以标准化或具有互换性的产品,而且技术或市场具有足够的支撑,使得其能够实现规模化和产业化生产。第三,航空发动机是高附加值的耐用产品,在功能失效后退役处理,仍然具有剩余附加值较高的特点。使用费用不高的再制造技术修复之后残余增值即可大幅升值全新原值。经济效益极为显著。
Processed in 0.013049 second(s) , 29 queries